“我现在觉得,能申到藤校的人都有一定的特质,而且这些标准都是有迹可循的。但直接复刻藤校申请之路,肯定是错的…”
24fall录取康奈尔生物专业的W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句相当“清醒”的话。
录取藤校——是留学er中的超级头彩!但这彩头却不仅只有运气加持。
在过去的几个申请季,明德有多位录取康奈尔的学员,他们的申请故事证明了——“中藤校大奖”可不是啥概率事件,而是实力+准确的自我认知!
01、24fall双双拿下Cornell,录取生物、昆虫学,都是什么BG?
24fall申请季,明德W同学和T同学顺利拿下了Cornell的录取,不仅同时在明德准备申请,他们还继续了这冥冥之中的缘分,在康奈尔成为了室友
录生物专业的W,“很固执,让人抓狂”
录取:Cornell生物专业硬件背景:托福110+、ACT35、IB预估41,AP两个5部分活动列表:1/论文3篇,2篇发表2/辩论社团President&coach3/创办高中辩论联盟4/脑科学社团、生物社团co-founder5/Poverty Awareness and Action6/义卖募捐支援图书馆7/观鸟社member
W同学在明德有个标签:#办公室常驻学员#。
啥意思?
Ta在11年级的时候找到明德,自此长期“驻扎”在办公室。
W同学是一个典型的J人,对自己的规划非常有想法和主见:
10年级的时候,Ta完成了IB课程,还另外考了AP课程。
IB课程体系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要求极高,不擅长写作的W同学真被虐惨了。
不过Ta是个很坚定自己选择的孩子,虽然学习IB很累(此处强调N次
),但他说“重头再来我还会选IB”,真是很有韧劲呀~
在活动方面,Ta不仅是学校的脑科学社团、生物社团co-founder,还是辩论社团President兼Coach。
而在W同学众多出彩的活动中,绝对不能忽略Ta将辩论社“救活”这件事——真的会被Ta强悍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折服!
Ta所在的高中有三大学术社团:模联、辩论和JA经济社。
当时由于疫情的不可控因素,辩论社急速衰败,在W同学接手成为社长的时候,这个社团即将“濒临死亡”——只剩下两个人在参加活动。
而Ta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开Lab给新生们讲课,最后将社团重新拓展为100人左右的大社团。
W同学说:
“11年级投入很多精力做这件事,放弃了个人的一些比赛,过程真的非常难,但我既然被推到了社长的位置,我就要做我该做的。”
在学术方面,W同学共有三篇论文,Ta参加了腾讯科学苗子的科研项目。为了通过项目面试,W同学持续三周的时间——每天从睁开眼一直到晚上睡前,都在自学Python、学MATLAB,修复各种Bug。
当时这个项目的教授想在生物医药工程方向上进一步拓展结合计算机,而W同学刚好既懂生物、又懂计算机,最后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到这个项目团队。
导师说他是个很较真、很固执的孩子,后期文书改了很多很多次,永远是改到最后一刻才提交。
这个常驻明德办公室的小天使,虽然申请过程让导师无数次抓狂,但在被康奈尔录取那一刻,导师们比他还激动!
像Ta说的,藤校之路无法复制。
但Ta“从10年级就一直做盲文翻译系统的研究”“深度共情弱势群体,投入精力去帮扶白血病患儿的教课实践中”等,这些活动背后所凸显的长期主义、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规划内核」,或许就是成功录取藤校的重要Tips。
见了W,才真的看到藤校要什么人
6月我们邀请W同学和Lynn老师一起为家长们进行过小型分享,有位家长说:何老师,见了W同学,是真的看到康奈尔录取要求太高了,不是做出什么活动科研,是成熟度,W的谈吐和表达以及这种和我们家长沟通的逻辑,整体的素养,我们孩子完全达不到。"
小T录昆虫学的必杀技:专注养蚂蚁、狂补背景。
T同学刚来明德的时候,托福只有105分、ACT28分,就读第二梯队国际学校,排名前10%。
Ta初次和明德导师聊了二十多分钟后,导师就直言“我觉得你可以冲藤”。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孩子和明德导师携手8个月,狂补软硬背景,果真在24fall早申阶段录取了Cornell昆虫学。
T同学打动了康奈尔的秘诀之一在于——真正在专注地养蚂蚁。
为蚂蚁筑巢、设计生态缸、拍摄养蚂蚁的过程分享到更多网络平台,为很多有同样爱好的人做了有用的科普分享。
当然,光靠这一个“特别之处”肯定不足以被藤校录取。
“多元化”一直是美国顶级大学筛选学生的标准。
于是:
Ta做科研:对北京某个区主体公园的水质做采样调查,做苔藓类、蕨类植物的分析研究。
Ta打竞赛:在HOSA比赛中得了金奖,BBO、USBO都拿了银奖,环保马拉松拿了团队奖…
Ta狂刷分:从3月份托福105分、ACT28分,到7月份托福114分,9月份ACT33分(12月份的时候还刷到了35分),刷过分的娃都懂,这真称得上是“分数暴涨”。
Ta改文书:作为一个理工科孩子,文书写作能力算是刚起步。但Ta对导师反馈的文书建议,一直是采纳修改修改修改,量变促成质变,悟性很强的A同学扛过了申请最难关卡!
导师说,几乎能冲藤的孩子都是兼具特色、努力、智力水平和运气四个因素的。
T同学足够优秀,就足够配得上康奈尔!
02、理科全拿奖、文科5个B,偏科严重也照样脆录!
23fall也有被康奈尔青睐的同学,小G——23fall的努力+优秀+耐力韧劲代表。
Ta的「硬件」是“GPA3.7未加权、8个B、无SAT”,并且申请的是工程学院。
在当下一众满绩、高阶课程拉满、学术竞赛活动等都「强到离谱」的美本申请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怎么进的藤校?
其实,G同学是个非常优异的理工科学生,但学不好语文。
Ta的SAT数学次次满分,但阅读文法都是600出头,学到崩溃最后只能放弃提交。
9、10年级修文史方面的课,结果美国历史、西班牙语等5个课程都是B。
这个成绩连T30都不好申,更何况藤校的大热门工程?!
明德导师给G同学制定选课方案和目标——借此弥补文科短板。
导师建议Ta在11年级修读理工科高阶课程,最后全部拿到满分。
12年级修读多元微积分(AP微积分BC后的课程=大学课程),当时整届200多人,仅3人上了该课程。
其余的统计、数学也都拿到满分。
多亏这个选课策略,因为难度足够高,让严重偏科的G同学的排名也能位于前15%左右。
别看G同学短板明显,Ta长板也是真的牛到飞起!
1/从3岁玩机器人,参加FRC机器人大赛,打到世界总决赛Chairman Award Finalist的最后六支队伍里的成员之一;
2/参加Girls Who Code(女孩编程) 比赛,拿到了当月的大奖,当月仅两个高中生获奖;
3/在黑客马拉松比赛中打到决赛圈前60名,参赛队伍共七百多支,相当于达到了前1/12的技能水平;
4/擅长焊接,着迷于车床、铣床、磨砂机械制造的东西,会通过精细的计算和CAD模拟,用激光切割机设计耳环,“让机器人领域的女孩拥有配饰自由”。
5/Ta还将定制科研的成果“机械臂”,做成可以给帕金森患者使用的喂饭机。期间的建模、误差计算、材料调查筛选,都非常考验G同学耐心。
长达一年半的实践,终于成功发表论文,并申请了专利。最后要为G同学正名的是,Ta只是不擅长语文类考试,但在文科方面的素养还是强的一批的。
具备极高学习能力的G同学,11年级参加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当时Ta是零基础接触经济领域,来年1月份就凭实力进入了校队,并代表学校拿到地区冠军。
另外,Ta的8个B也是事出有因——因为10年级在国内上网课,时差大,凌晨两点上到早上九点,状态和作息都并非最佳情况,这个点在申请时也做了进一步的声明。
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喜欢什么就钻进去干什么”的勇气,而Ta在机械实操上次次亲力亲为的极度热忱,就足以能打动藤校招生官!
03、从罗彻斯特转学进康奈尔!推荐信和学术报告尤为重要
除了本新录取康奈尔,明德转学也有录取康奈尔的学生。
S同学高中是普高,申请到了罗彻斯特大学,本转录取了康奈尔和莱斯两所大学。
准备转学时,导师帮S同学梳理了申请材料,并进一步研究了康奈尔大学的录取要求后,强烈建议Ta提交学术研究报告(ps:属于非必要材料)。
难道真能通过提交一篇Writing Sample(学术研究报告),就冲进康奈尔?
其实,Cornell在美国研究、女性研究、中国和亚太研究方面都是顶尖水平,而且是藤校中第一所实行性别平等的男女合校的大学。
恰好当时S同学在大学期间写过关于“女性在STEM专业方面的劳动力存在明显不足”的学术研究报告。
这一报告全文凸显出S同学对社会时政的关注,敢于为女性发声的角度和立场和康奈尔的“偏好”不谋而合。
不过,这一补充材料只是S进行Cornell转学申请的一个突破口。
S同学最新的成绩单&教授推荐信才是“挤进”藤校转学的关键“利器”。
S同学是个考试型选手,大一上学期,Ta的GPA就达到了4.0,各项成绩都是A;SAT1500+、托福达到105+,成绩算是理想的。
此外,Ta还手握一封来自康奈尔大学教授的推荐信——高中时,参加Cornell的6周学分夏校课,当时表现优异的Ta曾给教授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于是,明德导师鼓励S同学主动与教授取得联系,得益于S的优异,教授还记得Ta,并非常痛快地给了推荐信!
S同学终于转进心心念念的农学院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专业。
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通过4位录取康奈尔的学生故事,不难发现,每个被康奈尔录取的学生都是真正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了成绩。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带有个人特色的多项活动成果,确实是没办法去模仿的!
写在最后
诚如开头W同学所言:藤校申请,不可复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这些孩子能被康奈尔录取,他们身上其实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为真正热爱的事情百分百地「聚焦」、极致的专注和投入。
美本申请最「满分」的规划:
就是好好做事,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和导师、和家长通力合作,以破釜沉舟的魄力去投入每件事中,过程决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