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了解美本申请!卷不动裱花后,「被十项活动硬控」的留学娃,该怎么规划?!

2024-07-18

闲话不说,下个月Common App开启申请!

其中Activities部分最多可以填写10项活动。

这十项活动是申请者留给大学招生官深刻印象的一大关键。

除了GPA和裱花成绩体现出你的学习能力高低外,活动列表直接反映出你是否是招生官真正在找的人。


在Common App网申系统上,列出了很多个人活动的方向:

包括了:

学术、艺术、体育、职业发展、社区服务、

计算机技术、文化、舞蹈、边临演讲、环境、

家庭责任、出国交换、新闻出版、青少年预备军官训练团、

LGBT、乐器、声乐、宗教、科研、机器人、校园精神文化、

科学数学、社会公正、学生会、政治、戏剧、有偿工作、其他。

每个人只能填十项,那么应该怎么着重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此前,明德导师曾就活动相关内容做过讲座,小藤也以文字形式做过分享,本文再度归纳导师讲座精华内容与各位进行分享~


01、文理学生活动完善:

捋出主线,充分挖出兴趣和长板!

一般而言,非学术背景提升常见的活动类别有6大类:

志愿服务类领导类社区影响力类个人兴趣爱好类学术类:竞赛、科研、社团、夏校、实习专业探索类

在这些活动类别中,大多数同学都会走「组合路线」

比如学术研究+志愿活动类、艺术专业+社区服务、爱好文学+领导力类活动…

在针对每个学生的活动选择时,明德导师团队也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和学生&家长头脑风暴:挖掘更多有效信息。

针对那些对自己的活动毫无思路的学生,明德导师会和学生家长进行三方的头脑风暴,先挖掘有效信息。

搞清楚学生更青睐的活动方向,或者家长眼中孩子的亮点之处,进一步去为学生做活动的规划。

一般导师会进行首次会议沟通,了解清楚学生的校内资源情况,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点。

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了解后,再和家长进一步进行沟通。

从家长的视角,可以看到孩子更多的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背景亮点。

而且,和孩子、父母的沟通,也能让学生发现一些不自知的特长和亮点,发现自己的特色,从而找到适合的活动。

动图封面

明德就有两位学员,做参与规划前的活动列表和参与规划后,就实现了“质与量的蜕变”。


最后三个月狂补背景,从“成员”到“主席”。

比如我们的A同学,Ta在当年申请季的暑期才找到明德,最后用三个月的时间狂补背景。

规划前:

  • 商业女性学校社团成员
  • deca社团联席主管
  • 学校学生团体身心健康社团联合负责人
  • 学校社区活动组织、管理联合主席
  • 当地基督教会核心学生领导人


规划后:

  • 商业女性学校社团主席
  • deca社团联席主管
  • 加拿大自由党Young Liberals of Canada Prkgram 政治会议
  • 加拿大议会成员开发和评估政策规划成员代表
  •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CCR2P)
  • 非营利、无党派的研究和倡导组织实习和青年大使业务分析:如何做出好的决策研究&论文发表
  • 学校学生团体身心健康社团联合负责人
  • 学校社区活动组织、管理联合主席
  • 当地基督教会核心学生领导人

做规划前,Ta的5项活动都是校内社区的。


后来学生跟导师说对经济学、宗教等方面感兴趣,于是导师建议学生去结合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学校有相关方面的资源去找资料研究学习,最终写出了论文并发表。

此外,导师还指导Ta通过了解学校、当地社区情况,及自己的兴趣点,做出一些科研调查,发现活动之间的关联。

比如Ta关注基督教会,又是学校社团领导人,很多活动都围绕Ta的一些兴趣特色去做的。

最终Ta的活动列表不仅有领导力体现,也有学术方面的成果,围绕Ta对政治、经济感兴趣的特点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实现活动上“质和量”的双重飞跃。

从屈指可数的四个活动,扩增到10项满满当当!

区别于爱好文科的A同学,B同学则是一个更擅长理科的孩子。

规划前,Ta的活动非常简单。而且Ta在规划前的活动列表完全看不到主线,看不出学生的热爱点在哪里,招生官也没法一眼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点。


规划前:

  • 泰拳
  • 四川戏剧表演者
  • 编程营
  • Spark英语项目教师

规划后:

  • 自动化数据驱动挖掘与美国采用率预测模型自动分析科研-论文发表
  • UC数据科学双学分课程:97分
  • 家庭责任、中国文化社团负责人
  • 泰拳
  • 四川戏剧表演者
  • 编程营
  • Vex机器人项目组长
  • Spark英语项目教师
  • 社区志愿者


参与明德的规划后,Ta的活动列表展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度,也突出了个人特点。


在参与规划后,通过B同学去做的项目,可以看到学生去做偏远山区孩子的英语讲师了,着眼于关注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教育问题,从Ta做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教育的深度关注。

而且Ta还做了自动化驱动模型,体现出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小动物更匹配自己的主人,让动物被领养的时候能找到真正的主人。

在校内活动方面,B同学也晋升为负责人的角色,有了自己的领导力体现

整个活动主线也能让招生官看到学生的主要兴趣、优势都在哪,其余的活动也都在辅助体现学生的一些个人特点,活动之间关联度很强。

两位同学的活动规划宗旨都是为了突出学生自己的兴趣点、探索欲、为周围带去积极影响,展现出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就更契合美国大学想要的学生。

大学特别看重学生去做这些活动的目的,看到学生除了会“学习读书”之外,看他们是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探索和实践,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哪里。

这也是大学筛选学生的一个「硬控」角度,所以学生有一个自己特色的活动规划列表才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



02、遵循四大要点去选择活动

在选择活动的时候,导师一般建议着重关注四大要点:

活动要有主题、具备多样性、要保证质量、做的活动要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


活动要有主题

选择哪类活动就是在选择凸显一个什么样的你!

who are you ?

你喜欢什么,你就会花时间精力去做什么,所以活动的主题性就是凸显一个生动真实的你。

比如你是一个特别喜欢做公益的孩子,那么你的活动主题就能体现出你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帮助他人,你乐衷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等。

有的学生则更喜欢和同学一起去做一些软件、网页等偏科技型的研究产出,那么他就会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一些文献阅读、探索研究。

唯有了解清楚自己的兴趣源头,真的对一件事有热爱,才会激发自己的潜力,有很强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活动要具备多样性

有了主题线,还得注重多样性。

要怎么做到活动具备专业的主题方向,同时又可以保证活动的多样性?

比如有的孩子走的是「学术迷」路线,那么他在参与诸多的科研实验活动、钻研在文献研究上之外。

他还会主动去集结学生,组建社团讨论社会问题,或创办俱乐部就某一课程做出探究得到结果,还会组队打比赛等等

作为一个热爱实验探究的孩子,有自己多种方式去拓展兴趣点,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对一个问题或研究产生更多启发。

这样就能体现活动是多样的,但又能保证主题的单一和明确,体现出活动的专业性。

让招生官一看就能发现你清晰的活动路线,又能看到这个学生为自己的热爱所做的付出和收获。



活动要保证质量

做活动不应是单纯为了填写活动列表而去做,而是有没有一个实打实的产出。

比如是否在某些活动上能体现出自己的领导力,是否能给身边的一些人带去积极的影响力

再如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改变了周边人的想法。

24fall录取杜克环境研究的明德学员小G,她的活动列表中有一个堆肥实验,最后不仅成功发表论文,还让身边的很多人,包括社区和学校,都集体开始实践堆肥行动。

将浪费的食物最大化利用,对环境保护影响深远,这种活动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动图封面

做的活动要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

做活动过程中,要精准地看到自己参与的活动是否对社会、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是否有益处,比如持续的支教、提交个人的能力,做出的成果解决了社区或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

在参与的活动中,发现一些社会潜在的问题,并明确自己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技能,未来需要投入哪些方面去精进。

让招生官看到你有相关的思考和目标,在未来能为社会或者某一群体带去帮助、做出一些改变。


03、做活动之前,先问自己4个问题。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很多美国高中生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比如义卖活动,公共区域的垃圾清理、博物馆或公益组织的义工活动等,通过帮助他人,去传递自己的力量。

参加公益志愿活动是很多学生得以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志愿活动去体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和公益精神。

动图封面

那么,怎么选择具体的活动?

在规划活动的过程中,明德导师一直都很强调学生自己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选择活动前,可以先问清楚自己几个问题:

1/你是喜欢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做研究分析?还是更愿意去组织活动,去带领团队沟通交流?
2/具体的活动上,你更愿意参与偏远地区支教类的志愿活动,还是当地有提供资源去做的公益活动?
3/选择的志愿活动的项目质量如何?是否会对周围的人们、社区、社会有积极的影响或产出?
4/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到各方面的技能,或收获到从未体验过的成长经历或感悟?

比如有的同学从九年级暑假开始,就在小区教小朋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并且将教学所得的钱哪去资助其他地方贫困的孩子上学,并一直坚持着。



可见这个孩子的活动就非常有爱心、有计划性和持久性;Ta不仅具备足够的时间管理,还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交际能力。

对于美国大学而言,并非一定有哪个活动就比另一个活动出彩。

而是在这些活动中,看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成为一些社会研究课题的发起者,有对自我、对他人、对周围社区或社会的认知和反思,在活动中对集体、对他人产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