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经验|Ta手握4个科研、5项大奖,最后却靠「小众运动」拿下Top10西北大学!

2023-04-06

今年的申请季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美国大学的认知,多所大学的录取率低至个位数。

最让人震惊的是Top25的纽约大学,从前几年的近30%暴降至今年的8%,其中有3所本科学院录取率不足5%,跟藤校的数据不相上下

录取率越来越低,也就意味着美国大学对申请者的要求变多,他们对优秀学生的定义阈值也更高了

能挤进Top30,尤其是前10的大学,除了完成基础要求,还需要学生有自我认知的成熟度。

比如知道自己的兴趣、学术目标以及职业路径在何处。

今年RD阶段被西北大学数学专业录取的L同学当初找到我们时,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

虽然Ta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但活动杂乱,整体形象非常单一,那么L同学到底是如何被Top10西北大学录取的呢?


01、从AMC晋级到集训队,5个奖项怎么放才不浪费?

L同学在与我们合作时,已经即将进入申请季了。

所以时间紧任务重,让学生再花时间去做背景提升显然不现实,导师只能按照Ta现有的条件进行极限操作

L同学是个典型的学霸,各项标化分数都很不错,理科实力比较强,尤其是参加过很多数学竞赛,但含金量参差不齐

如果要把它们全部列出来,就会像是流水账,拖泥带水。

所以极限规划的第一步:导师花了好几天时间将L同学9年级到11年级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全部整理出来

对于梳理出来的每一项,导师都会跟L同学一起进行深度的头脑风暴引导L同学对其细节进行详述,比如:

  • ● 某一个竞赛项目有多少人,或每个参赛队伍有多大?
  • ● 拿奖的概率是多少?
  • ● 如果只是参与奖,它对应到的含金量有多高...

通过量化的方式,让每一个荣誉奖项都有了自己的归属和价值

最后再进行整合,比如:

AMC竞赛L同学打进了AIME,最后又成功晋级到了美国集训队,导师没让L同学把这3个竞赛一一展示,而只当作一项学术荣誉去填写

参加的滑铁卢数学竞赛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也同样如此。

对于剩余与数学相关的奖项以及科研论文概述,导师都把它们单独放在了补充材料中

这样排兵布阵出来的学术荣誉奖项,不仅本身有含金量,而且从结果来看,L同学都达到了顶尖水平,简单清晰、有逻辑地展现了学生强大的学术实力


02、如何从呆板数学狂魔成为多面跨界高手?

我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L同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数学能力非常强,这也是Ta最大的短板:看起来只有数学,个人形象单一,综合素质欠缺

L同学做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其中科研论文有4个,但每个主题都不同,涉及能源和医药工程,也有与环境科学相关的。

经过权衡,在10项活动中,导师决定还是将Ta参加的最具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真正展现Ta的数学能力。

虽然这样看起来比较单一,但跟前面梳理的奖项又相呼应,而且在梳理过程中导师又帮助L同学厘清了这些科研项目之间的逻辑线

最后发现即使每个科研主题都不一致,但它们都能体现L同学想把自己数学实力融合到了各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

  • ❖ 研究海浪和清洁能源;
  • ❖ 用数学模型分析疫苗对于疫情防控的效果;
  • ❖ 研究和分析内蒙古沙尘暴和沙漠化的成因。

这不仅体现了Ta在理论层面的实力,跨学科研究和学以致用方面也大有作为

另外,L同学对于数学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

Ta在学校数学社团担当队长角色负责日常运营,同时作为老师,帮助同龄人或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和化学知识;

还曾在医院里做志愿者,学习研究治疗病人的仪器设备以及方法。

整体来看,这样布局出来的活动列表不仅涵盖了L同学对数学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从中还能看出Ta身上具有的社会奉献精神以及领导力

当然在做活动列表梳理的时候,导师也将学生的学校目标进行了结合。

L同学的目标是Top10大学以及部分藤校,这些学校综合素质,非常看重学生体育以及文艺特长

从活动和奖项来看,L同学是形象比较单一的纯理科学霸,但谈到课堂外,导师就发现了L同学不同寻常的一面:

  •  钢琴8级,有自己的原创作曲
  • 篮球校队队员,更有多年帆船航海的经历。2项体育活动不只是L同学的个人兴趣,Ta参加了竞赛获得了荣誉。


03、如何把最普通的运动主题写出新意与高度?

为了摒弃掉呆板的纯理科学霸形象,L同学的文书可谓下足了功夫,创作历时好几个月。

从进入我们的藤校文书训练营指导Ta对文书有清晰的认知到头脑风暴梳理合适的素材,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经过多轮筛选和深入探讨,最终导师和L同学才圈定帆船和篮球这2个运动素材。

选择运动类主文书既保险,也相当冒险。

因为这类话题可以突出学生很多特质,比如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等,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从这个角度去阐述

但如何把这种“烂大街”的话题写出新意以及实现主题升华,又是极具挑战的。

最初L同学就想把篮球当作主要素材,因为这段经历对L同学而言有很大影响。

篮球见证了Ta作为中国籍的国际生,如何克服语言障碍进入高中校队,又是怎样从校队里的边缘化角色到上场参加比赛的经历。

虽然在L同学眼中这段经历印象很深刻,但写出来的内容就会落入俗套,成为流水账式文章,让招生官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也无法与Ta深厚的数学实力建立联系

在导师的再三劝说下,L同学才选择放弃篮球这条主题线。

以帆船为主题的初稿,因为L同学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一口气写了2000多字

既想体现自己对帆船这一小众运动的热爱,又打算通过它来展示自己研究水能源中展现出的数学建模实力。

最终的结果是每一部分都写了,但每一部分都是浅尝辄止

导师再次带着L同学转换思路,让Ta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细节化的场景再现去领悟帆船赋予自己的意义,而不是把最终的目标放在经历重现上或秀成就。

在对帆船这一素材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导师多个角度的引导中,L同学慢慢意识到了帆船的真谛:不确定性

每一次在风浪中的启航都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而要想在风浪中赢得胜利,就不能墨守成规。

必须敢与不确定性为友,在随机应变中不断前进,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而自己能够在学术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可以利用自己数学能力去解决自己在帆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都源自于这项运动带给自己的启发

通过一次的文书创作,L同学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写好文书,导师也让Ta以小见大,对于成长有了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