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北大却被11所美本全拒的北京理科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最新消息 2018-12-08 11:21:11

 今天小藤给大家讲一部电影,哦不~其实是一个学生的真实经历,但是故事的曲折与反转真的堪比大片!因为他:

 

被称为“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却遭遇美本11所名校全拒,获得北大保送却放弃资格去参加高考,以理科状元身份获得清华、港大录取却中途转学麻省理工,完成电子及计算机硕士学业却申请了医学博士继续深造!

 

他的求学路简直就是一部传奇,我们先简单看一下主人公的经历:

 

~~~~~~~~~~~~~~~~~~~~~~~~~~~~~~~~~~~~~~~~~~~~~~~~~~~~~~~~~~~~~~~~~~~~~~~~~~~~~~~~~~

2007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50周年,两位教授在中国科技馆做分享,提问环节,全场初中生中只有他举手提问。

2008

他如愿考入人大附中,成为实验一班班长,并最终成为校学生会主席。

2009

他兴趣广泛,喜欢画画、弹钢琴,选修了美术和音乐创作,在学校开设了模拟联合国选修课。

2009

三次获得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的他得到了北大数学系的保送名额,但是他放弃了,因为他想用科技改变人类。

2010

他申请的哈佛、耶鲁等11所名校全部拒绝了他,因此被媒体打上‘失败者’的标签。

2010

703+20的高分夺得北京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及香港大学,并获得香港大学64万港币奖学金。

2012

他力排众议,成功转学麻省理工学院,以GPA满分完成本科并最终完成硕士的学习。

2016

博客发文自述当年申请美本失败原因,总结六条可能被拒的原因。

2017

获得全美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MD/PhD双博士录取,开启八年求医之路。

 ~~~~~~~~~~~~~~~~~~~~~~~~~~~~~~~~~~~~~~~~~~~~~~~~~~~~~~~~~~~~~~~~~~~~~~~~~~~~~~~~~~

 

主人公的故事情节是不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今天小藤就带大家站在一个留学申请者的角度,重点回顾一下主人公的高中成就,再带大家分析一下主人公关于美本留学申请失败的自述,从中获取一些可借鉴的重要信息,让大家明白如何将一个立体化的自己通过文书展示在招生官面前!并最后附送5篇斩获藤校的完美文书,附中英文版下载链接!

 

全文7000字左右,大约需要15分钟完成阅读!

文章部分内容转自网络,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幕: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

 

2010年的夏天,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热点,因为他是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

 

如果拍成一个电影的话,主人公的求学路也称得上是跌宕起伏的励志电影。首先映入镜头的一定是平平无奇,专心学习的主人公正慢慢展露头角:

 

2007年12月,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0周年纪念日,两位教授在中国科技馆分享了他们当年获奖的点滴。最后的提问环节,全场初中生中只有他举手提问。

 

2008年9月,进入高中,就读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它不仅仅意味着100%的清华北大录取率,还意味着一个充斥着才华、热血、梦想的集体。

 

随后他成为实验一班班长,跟随他学习的脚步,我们看着他成为了校学生会主席,开设了模拟联合国选修课,担任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

 

模拟联合国:目前很多国际学校针对出国学生开设的必修课之一,而当年,他就已经是联模的代表人物,据报道,他作为主讲人之一,更关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等论题,一个学期就有30多人选修本科。

 

生活中的主人公本身也兴趣广泛,喜欢画画,弹钢琴2009年高二选修课,他选修了美术和音乐创作,现在其父亲手机上使用的铃声,就是这位理科学生的音乐原创作品。

 

他曾经说,“我最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每当听到它时,任何的失意仿佛顷刻间都可以得到化解。”从小学习钢琴的他,经常可以从音乐与艺术中获得一种宁静的心态。

 

整个高中阶段,三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两次深入北极科技考察,各科大考经常名列前茅......

 

在他高中辉煌战绩之中,我们迎来了这部电影的第一次高潮----如此优秀的主人公得到了北大数学系的保送名额。应该没有人会放弃这个机会吧???

 

但是,他放弃了!!!

 

因为他想要进入自己喜欢的物理、电子系专业,想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人类或者改善人类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是受物理老师的影响,芯片、IT,多么奇妙的世界,现代社会,技术的创新让我们见证了很多奇迹,我希望自己能投身其中,用科技为人类做点事情。”

 

于是观众们边惋惜,边继续随着主人公的脚步,进入紧张的高考备考。紧接着,电影进入了第二次高潮:他获得高考703+20分的高分(语文138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79分,竞赛加20分),以全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

 

被其老师称为"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

 

第二幕:高分低能?被11所美国名校全拒

 

一般电影到这就是一个Happy Ending了,结局之后的事情总要留给观众遐想,但是生活却永不止步。

 

就在这个时候,主人公被曝出“高中时期曾被11所美国名校所拒绝”,2010年他申请了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11所美国排名前20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但是,被全部拒绝。

 

于是,流言四起

有人说他其实本身并不出色

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个书呆子

还有人表示他就是中美教育观念差距的代表

 

观众大跌眼镜,高考状元“高分低能”,“失败者”的标签似乎在这个“天之骄子”身上洗刷不去了。

 

第三幕:开启清华&港大求学路

 

那现在,8年过去了,主人公又经历了写什么?难道大学毕业后就‘泯然众人矣’?听小藤继续道来:

 

其实连续被拒并没有阻止主人公前行的脚步,

他在接受的所有采访中都表现的极其理性而坚韧,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兴趣所在,

并有能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在主人公报考清华的同时,还报考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不负所望,他不仅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录取而且还获得了4年64万港币的奖学金,先委托清华培养一年。

 

第四幕:美国名校梦的漂亮的反击

 

电影的高潮刚要落下,却又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2012年,主人公再一次开始“折腾”:坚定从容,力排众议的做了一个决定,放弃高额奖学金,申请转学!

 

他申请从香港大学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成功获得录取,漂亮的完成了他美国名校留学的梦想。

 

MIT期间,还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回到MIT以后,又以满分绩点 (GPA) 拿到本科学位,之后一口气读完了该专业的硕士。

 

到此时,主人公已经完全洗清了自己“高分低能,失败者”的标签。

 

在离开香港前,他曾在社交网站上写道:“我发现,原来这些遗憾和失败,也是我最大的收获……纵使执着的目标和计划相当重要,人生又何尝不能短暂摆脱犹豫和拘泥,用即兴的心态,‘做年轻人才会做的事’。”

 

第五幕:价值观突变,计算机转医学

 

硕士毕业,看似可以完美收官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主人公的脚步始终在不断前进,并且绝对坚定的履行着自己的选择。

 

在波士顿求学期间,他逐渐接触到了医学,发现医生这个职业可能带来的成就感更能驱使着他。医学理学双博士的项目恰好能满足他研究、教学、临床兼顾的需求,能给他无限开放的可能性。

 

于是,他没有再眷恋计算机行业不错的前景和薪酬,不带丝毫犹豫地,毅然决然的投入一场长达8年的医学训练中

 

2017年,他正式进入美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这也成为该学院(MD/PhD)双学位项目的一员。(该项目去年在美国仅录取了10个学生)可想而知,MD/PhD双博士的录取比MD要更激烈。

 

MD/PhD:医学和研究型双博士项目,全美大概五十所左右医学院有这个项目,一共有不到一千人在这个项目里,所以平均一下全美每年被收的学生不超过125人。并且由于大部分的研究资金来自于美国政府,很多项目不收国际学生。即使录取条件与MD相似,研究背景和导师的推荐信也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也足以证明主人公这位跨学科博士的真正实力。

 

至此,主人公开始了在顶尖医学院的学习与研究,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依旧那么优秀,也符合了大众对高考状元的期望。

 

- 剧终 -

 

这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但是主人公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也许会有一部更加精彩的电影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美本申请失利的原因吧!

 

学习

时刻

番外篇:

足够优秀,因何美本申请失败

 

回顾主人公的整个履历,尤其是高中阶段,最让人们捉摸不清的是,如此优秀的人,初中高中时已经完全展现出良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为何会在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被11所高校全部拒绝了呢?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主人公并没有针对这个问题接受过采访,所有标签和看法都是局外人自己的臆测,但是在2016年6月,主人公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为自己的留美申请说两句》的文章,此时他早已顺利转学麻省,并且即将完成学业,所以对于自己的失败原因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根据作者的自我分析,小藤总结了几点与大家一起学习:

 

1. 申请美本需要提前规划

 

99.jpg

 

提前了解美国近况和政策时局的变化,根据申请要求为自己制定学业计划,这也是面对大多数想申请美本的同学家长们,我们经常强调的问题。起步晚,没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刷分成为了作者的软肋。美国藤校为了保证录取足够顶尖的学生,对分数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作者2240分的SAT的分数对比起来就不够高了。

 

 

2. 竞赛太多,重点竞赛不够突出

主人公同时也犯了很多同学会犯的错误:因为本身比较优秀,获奖经历丰富,所以竞赛罗列得太多太全面。

 

难道参加竞赛得奖多也不好吗?

由于各种竞赛实在太多,国内申请者中得奖的人多如牛毛,国外大学又不了解中国的各种比赛的权威性,况且学校多已表明,审核的标准不是以得奖的多少来定论。所以,没有必要在美国大学文书中对所有奖项进行机械的罗列。

 

从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奖就是才”,我们可以理解很多学生在申请文书中罗列奖项,大奖小奖全不放过。其实看似成就一大堆,却易给人造成一种虚假浮夸的印象,而且文书字数有限,奖项罗列太多自然影响其他内容描述。

 

作者文中也提到了,美国人肯定比较信任自己的系统比赛,而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中,他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比国内竞赛略逊色,由此可能导致了更深刻的虚假浮夸印象了。

 

 

3. 对留学的讯息和修饰手法不了解

正如前文所说,留学一直都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间。作者本身的准备时间就不多,再加上完全靠自己写文书,备考刷分等,还要自己去查询资料了解留学资讯,这样很多信息的掌握自然就远远不够,因此,他的失利也正如他所说的,在于信息准备不充足。

 

 

另一方面,对于“包装手段”,机构因为有多年的留学申请经验,可以帮助同学们少走弯路,有效地让学生的申请资料被美国高校招生官注意到,出现意外情况也有经验去积极应对。申请是千钧一发的事情,错过了这一次申请就需要再等一年,所以机构的存在就是:

 

1. 利用原有的经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申请资料;

2. 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资讯,让同学们忙于备考期间可以不用分心搜集资讯;

3. 有效规划,减少同学们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决断,更为轻松地得到梦校offer.

 

作者本身这么优异的自身条件和能力,如果能够合理规划,申请美本藤校完全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信息了解的不够,对美国高校招生官心理的把握不准确,文书表达不合理……使他在高中申请的时候与藤校失之交臂。比如申请奖学金,由于税单收入过少也成为了他失败的因素,如果通过机构申请,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444.jpg

 

就好比爬山,机构已经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和强大的平台,在荒山中开辟出了轻松便捷的登顶路线,哪里可以直接越过、哪里有坑需要避开,都一清二楚,而自己重新艰难地开辟路线爬山就难多了,尤其是自己还有繁重的学业和活动需要完成,分身乏术是自然的!

 

4. 没有突出自己最重要的闪光点

 

这是很多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同学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想把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展示在招生官面前,反而让人无法记住任何一个优点,那就更加无法记住学生本人了。

 

因此,一般我们都会根据考生的申请情况,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一个适用而切合实际的“人设”,让招生官通过我们精心构思的立体化文书来记住你。

 

在文书方面,小藤特地找专业的申请老师咨询,得到了文书构思的法宝!

 

文书大概的构思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牢记你自己的目标

确定自己所要陈述的主题,将个人生涯中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主要成就,大事件和转折点着重突出。分析个人简历时也根据目标主题来分析。

 

2. 个人评价

同学们的个人评价不仅是体现个人经历中的重大事件,也通过陈述方式表现出写作者的态度,是乐观向上还是悲观易受挫,更加反应了同学们自身的特性和价值观,抱负,理想等。

 

3. 组织事实

列出你的兴趣和过去的工作,仔细阅读这些事宜,提炼出每个事件、事实的意义。而不只是单纯地表述特征,比如很多申请者在谈及个人能力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当选为学生会主席等。在面试官看来所有人都是学生会主席,所有人都得了金奖银奖。至于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做了哪些贡献不得而知,没有实际案例支撑,显得论述单薄,让人难以信之。

 

4. 选择形式

表述的形式也是可以吸引面试官的方式,形式有小说,短篇,寓言,讽喻等,每个人的不同故事可以配合不同的形式陈述,有些形式因为适用性广而被认为优于其他类型,总之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5. 解决负面事物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处于逆境的时候才真正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性格。对困境和解决困境的描述同样吸引面试官,这部分强调处理、克服、协调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或人物时,个人的坚韧、耐心和勤奋不懈的重要性,恰当地描述可以突出提炼申请者经受磨练时坚定的品质和克服困难后的成长。

 

作者原文:

我本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对于媒体的覆盖倒能淡然处之,直到我看到了许多网站对于我申请失败的分析。我忍不住了。主要不是要为自己正名,而是要向大家向社会特别是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切靠自己。

 

有某位留学公司的执行长认为我的申请一定是有斧凿之痕,只展示了各种头衔和奖项,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中“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从而导致失败。也有人评论道美国人觉得我的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工作经历都是官方行为,在“政审”方面没有过关。还有朋友直接评论道:“书呆子,活该!”

 

感谢他们的精彩点评。如果把我的申请失利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而呈现于大学课堂之上,他们的解答不可谓没有创意,不可谓不深刻。然而,我想,真正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的人,还是我自己。所以我想在此回驳以上观点,并提出我自己的感悟。当然,回驳并不是冒犯;观点的碰撞才最能营造学术的氛围。况且,我还要感怀所有对此发表见解的人(无论什么见解),因为毕竟,你们对我的关注,见证了我的成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申请出现了问题呢?或许只有美国人自己知道,而他们又从来都不会告诉你。那么我想,现在我自己的分析,应该是最权威的了。既然权威,就要深入,我们说得远一点、广一点。

 

外因:美国的问题,美国人的问题

曾经有人安慰我,如果你想被美国名校录取,要么你家有钱,要么你家有人,要么你是女生。这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它传达的精神或许值得我们品玩。

 

内因:我自己的问题。

1. 起步晚:我做出申请美国本科的决定,是在高二上学期学生会竞选获胜、丘成桐杯成绩差强人意之时。反观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我对美国的认识相当有限,自然对于美国人的胃口把握也就不很到位。

 

2. SAT分数不够高: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在美国人非常重视的CR和Essay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当然更好的分数才配得上自己的志向。SAT2只有传统的数理化,而且没有AP(当然这个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这与自己起步晚、活动多而分散了一定经历有关。

 

3. 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虽然在高中联赛-集训队系统中我取得的成绩算是申请人中最为出色的之一了,但是(我自己也奇怪)AMC和AIME的成绩至少没有拿到过学校最高分,而美国人当然相信自己的系统。这完全是我的问题,AMC和AIME考得太不在意了。

 

4. 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包括被waitlist之后还可以用被录同学的推荐信这样高级的手法……

 

5. 过于全面的展现了自己:我感觉能写的太多了,最后全面照顾的结果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照顾到。如果你每方面都很优秀、都很喜爱,美国人是不会相信的(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以为我的申请有斧凿之痕)。技巧是,一两个闪光点远远胜过几百个闪光点,因为你能被阅读者记住。

 

6. (我不觉得这是我的问题)我全部要了全奖,税单的收入少的可怜(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

 

最后说两句

从留学申请道内人士角度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Brown, Caltech, Columbia, Duke, Harvard, MIT, Princeton, Stanford,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iams, Yale这十一个顶尖学校全部拒绝了我(虽然其中H/Y/M/W/Columbia/D/B都让我有过waitlist的幻想),这或许在中国人留美申请的历史上也可以记上一笔。但是我觉得这些拒绝并不能摧垮我对自己、对朋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毕竟,申请只是一个经历,申请结果也只发生在过去。美国人对大陆学生的录取现在看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有章可循的模式,因为大量留学机构的介入使得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大学的双向选择中很多心照不宣的传统已经形成。

 

我觉得我最成功的一点,在于自己敢于申请全奖,敢于抵制中介,敢于面对挫折。我还坚守着一个真实的、没有被“专业人士”的咨询打乱的自我,纵然这个自我并不完美,但他很纯粹,让我很踏实。

 

最后分享两句话:

1. It’s better to be rejected by Princeton than by yourself.

2. 1+1在Harvard等于2,在清华还是等于2。

 

祝大家都能快活地为自己的前程奔波,能始终不忘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奋进的动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写在最后

文章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运用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更早更亮的发光发热。

美本申请是个大工程,学习成绩、语言成绩、各种竞赛活动、各种特长能力、各种信息政策……样样都不能落下,我们只有认真的规划好自己的每一步,把所有目标都切切实实的完成了!

最后再通过申请材料、文书,将一个真实立体的自己活生生的展现在招生官面前,申请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都要积极有效的应对好,这样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拿到梦校的offer!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份2018《纽约时报》精选文书,也许会对你的文书写作有所启发~

斩获藤校的文书原来是这么写的!(附下载链接-英文原版)

'); })();
关闭

美国留学

400-888-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