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两天MIT、杜克、西北的放榜落幕,除了布朗和芝大,今年的早申大半已尘埃落定;
对于明德来说,这个早申放榜季是充满挑战和喜悦的。
我们帮助学生斩获了本科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同时还有哥大、康奈尔、韦尔斯利等一众顶级大U和文理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顶级大藤的学生拿的都是超难申的理工科和工程学院OFFER。
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录取
但我们依然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此次助力学生的藤校导师团主力——CC老师。
与她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关于大藤普林斯顿申请的问答和剖析”。
*以下为CC老师第一人称自述,略有删改
在小D录取普林之后,我收到了很多询问Ta活动的消息,我不建议大家关注录取学生的活动具体是什么,说实话,不太可复制,没有太多意义。
我希望给到大家一些真正对孩子申请有用的、切实可行的东西。
这才是能给未来申请的孩子们借鉴的地方。
小D的校内成绩在10年级就是天花板了,4.0的满绩,修了很多高阶课程达到了4.5+的加权GPA。
可是要冲“普林”这种超藤,有优秀的、甚至有高阶课程的校内成绩还不够,刚刚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基础”,需要让招生官看到更高阶的“学术表达”。
在10年级和11年级连续两年里,我们帮助D同学根据Ta的学术兴趣,申请了顶尖的科研类夏校。
小D当时全职在一个实验室里一个夏天每周工作四十多个小时,直接跟教授、博士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并且实现了很有含金量的产出。
寒假里,Ta也一直都保持着这种高频率、有深度的学术研究。
“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就有了能负担起大学级别科研项目的能力,坚持去做产出也不错,同时校内成绩保持的很好。
这样的孩子不仅是学术强,更能有学术精力、学术兴趣、学术成果上长远的发展。”
一个天才是推动不了世界的进步的,Ta还必须狠得下心、沉得住气去做一件事,对于结果有不妥协的精神。
尤其是对普林这样的“老牌”校,担当着学术进步的重担,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未来的“学术鼻祖”。
所以,对于学生的“持久”和“落地”更看重,不是徒有其表的持久,是从整个初高中阶段以来的学术积淀和逐渐提升。
可能有很多家长想问具体的科研项目和夏校,我就不推荐了。
但我想说:活动不是“清单式打卡”,要看孩子需要什么,让孩子一步步稳稳的走,不是看夏校、竞赛、科研有项目就去做。
小D的学术能力是不容置疑非常优秀的,但两年前Ta还不是藤校想要的学生。
当时还是10年级的Ta,在奉献社区和造福社会上这一部分还没有深刻的认知,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们要允许、理解一个高中生在前面十几年重心就是学习,成长环境大多是没有那么多波澜的,所以跟孩子说社会公正、社区服务这些抽象的词,Ta不知道这些是很正常的。
开始谈论领导力和服务社区,小D向我提问:“什么是公正、什么是领导力?”
我问Ta你的社区有什么需要解决问题时,Ta的回答是:大家都很友好,哪里有不公正的事情呢?
你看,每个孩子都是善良且充满活力的,只有真正理解Ta,才知道如何启发Ta,去打开Ta心里关于人生和社会的认知。
Ta不知道,导师就是角色扮演长大后的Ta。
开始规划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跟Ta在10年级暑假基本就是每周进行meeting,连续进行了近2年;
图 | 日常 Meeting
对于Ta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都有一个观点交换,当然我身边的事也和Ta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不是给Ta灌输一个项目,一个理念,是从Ta的头脑里开始逐渐生成社会服务的雏形,一点点孕育长大。
同时,我还带着小D参加了一个我们内部每年都会做的写作竞赛辅导。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不太理解了,小D不是申请的理工科专业吗,为什么还要写作?
大多数家长对于写作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写作就是托福考试、写文书才能用得上。
但其实,写作是分享、传递思想、表达学术研究成果必备技能。
通过写作竞赛中的时事点评,Ta对社会服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之后从校园社团开始,到自己所处的群体,再到整个社会的看法,循序渐进的去把社区服务做到实处。
做细做出来之后,软实力、领导力就不是家长们一直所疑惑的“抽象的概念”,我们能看到孩子已经有了考虑深远顾全大局的思想。
最近几年,申理工科被留学圈传言成“难度骤增”,更别谈藤校的理工科可以说“难如登天”,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曲线救国。
在这里,我不能去完全否认这条申请路径。
但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大藤,你在学术方向上的展现最好是水到渠成和真正所爱,而非技巧。
专业本身无好坏,只要是真正的热爱,就全力以赴的探索。
不要纠结,不要掰成所谓录取率高的专业,对于藤校的4% 、5%的录取率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小D申理工科,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觉得是“硬刚”,这不是“硬刚”,是对于自己所做活动的坚定和敢申Top1理工科的勇气。
这也是小D身上很重要的人格魅力,不懈的思考钻研,深入探究自己的热爱和兴趣。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复盘Ta的学术背景,总能听到新的想法,Ta也能持续发现新的成果、兴趣、视角。
如果从9年级,我们就带领学生不断去探索,找到兴趣和热爱所在。
这在未来就会变成学生学术探究中最好的动力,能让我们不断向前走。
一个“大藤”的录取,无论学术科研、社区服务还是专业文书,都不会存在逆袭这个现象,是时间和功夫做到位,才会有的结果。
而我和小D准备文书,历时两年之久,我们最开始结缘也是文书。
当时小D想要申请一个夏校。同时和我,还有一家机构找到的藤校教授在讨论夏校申请的文书。
我对Ta进行了一些指导,从Ta自身的情况、之前申请这个顶尖项目的经验出发,提了一些可实行方案和修改意见。
当我提出修改意见,Ta不是执行或者反对,而是和我进行辩驳,整个过程更像是研讨会,去研究招生官的意图。
我们一起思考、相互反驳,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新观点的火花,这个过程也让Ta最终选择和我一起进行系统的规划申请。
规划中,我们每次都会针对夏校申请和其他活动的方向进行头脑风暴,每一次的交谈都长达2个多小时。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真正探讨的已经不是具体的内容,更多的是题材问题、思想表达和主题升华。
我真正想让Ta收获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做法,而是教会Ta如何通过文书讲好自己的故事。
小D很有自己的想法,每次我给出方案A或者方案B,Ta都能提出新的想法。
这种持续性的训练,到了真正申请阶段,Ta能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讲好自己的故事,文书所需的素材很关键!
从夏校申请、科研产出、社区服务等,可以说是一直在积累素材,与其说积累事件素材,倒不如说是积累记录“成长素材”。
每一次活动科研之后的思考和成长,都是Ta文书的素材库,从长达几百页的素材里再逐个头脑风暴,选定最终主题。
一篇文书的主题就是这篇文书的灵魂,所以前期方向上绝不是三五天或一个月就能赶出来的,需要磨,就像老汤要慢慢熬。
而除了前期定主题,后期改文书外,在文书定稿后,Ta自己也在申请中往前走出了一步,对于文书有了新的补充,我们沟通之后,又进行了修改。
我不能说这篇文书就是完美文书,但一定是小D最好的写照,是Ta经过思考之后才磨练出来的艺术品。
经受了长达两年的时间考验和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这是不可替代的。
最后一点也是我想告诉各位家长的:
申请不是导师/家长的事,也不是孩子的事,是导师、家长、学生组成的大家庭一个Team的综合发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吵架、焦虑,但大家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能申请到梦校。
我们是团队协作,有人定方向、有人执行反馈、有人做好大后方。
和小D家长在申请中的配合也是令我非常欣慰的。
小D的家长是很明显的榜样型家长,言传身教,小D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小D身上的努力、坚持、细心、不服输,我在Ta家长的身上也能看到影子。
这里值得所有家长们思考:培养一个大藤孩子,不是一个申请季,也不是规划的三五年,而是从小到大,家庭优秀基因的培养传承!
家长对于孩子每一步申请的把关,每次和我沟通之后,再对小D进行有分寸的鼓励和激励,也让小D顶住了整个申请季的压力。
另外,小D本身也是比较主动且具有辩证思维的孩子。
对于我提出的想法和意见都会进行寻根究底,“想要探究一件事本源”的思考,这对Ta的申请和成长也非常重要。
而我自己对于所带的每一个学生一直都遵循一句话:
“把学生的人生当作自己的人生,遵循学生的内心需求来决定他人生的路如何走,真正做到用心。”
最后,在普林、哥大、康奈尔这些孩子的录取中,我也总结了4点“冲藤”守则给大家。
但这4个守则并不是一个人人即可复制的申请模板,而是希望各位家长能从中发现个性化申请的作用。
不要过度关注这些录取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获得了哪些竞赛大奖,而是要聚焦人本身,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具有的个人特质。
Intellectuality
知识,智慧
Intellectuality,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进行思考:
· Intellectual curiosity/vitality(学术好奇)
· Genuine Passion(热情热爱)
· Exploration(探索实践)
Personal Mission
Make Summers Count!
Essays to Show Potential
文书展现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