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ided,or undecided?
That is a question.
专业选择在留学过程当中是非常之重要的问题
总会有家长和童鞋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定
纠结徘徊
有盲目跟风随大流的
有自己喜欢就是孩子喜欢的
有哪个出来工资高就选哪个的
还有更可怕的是什么热门我们学什么的
这样不科学的专业选择,最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进了大学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因为根本不是他们所擅长的而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专业没选好只能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选择专业?
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最重要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
第一,我们要对自己了解并且对未来有规划。
第二,科学合理的解析自我。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了解并且对未来有规划。
有部分同学高中时就会对自己有所了解,他们会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在学校科目上的优势,物理数学好的心底默默告诉自己要申请CS,生物化学好的要申请生物或自然科学,史地政好的要申请历史或社会学等等。
但是大部分同学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清晰,又不明白自己在哪个学科方面有所特长。
这时我们做的不是听听你隔壁王叔叔李阿姨的意见,也不是跟着你二表哥选一个他就“选对了”的专业,而是需要静下心来,聆听自我...
是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我们,我们的父母有时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此处真不是讽刺,是一个事实。
去年我们接触到一个孩子:有些内向,不太说话。问她喜欢什么,就说都还行;问她未来想做什么,就说都可以。
后来我们单独跟她妈妈电话沟通,得知她妈妈是一家服装厂商的总经理,她妈妈跟我们说孩子在绘画方面极有天赋,每天除了上学,画画能长达2、3个小时,周末就更甚,一天不出门都可以。
妈妈对女儿的规划就是让她成为顶级的设计师,将来回国也能子承”母”业。
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要甚于孩子对自己的一知半解。
我们对未来的规划=(我们父母对我们未来的规划+我们自己对未来的规划)÷2
这种情况下,基本的规划分三种:
第一种,坚定学习一个知识技能,自己又擅长这个知识技能。
通常这样的同学,自己对自己的规划目标明确,家长也比较支持,未来就业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样的孩子我们也是无限支持,先针对这个专业难度分析一下,让孩子们自己衡量难度,预知一下即将面临的问题,如果坚定,那就奋进!如果看到了前方的坎坷想放弃,那就再选第二方案,现在发现困难总比去读了一半再发现要好!
第二种,随便学习一个知识技能,能上个高排名的大学才是王道。
这样的学生和家长们通常希望孩子们在本科阶段能够去到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校,专业神马的都无所谓啦,只要好申请,只要能上高排名,那就冲一下。
实话说这样的策略也并不是不可取,因为要知道美国本科教育通识为主,就算你选了特定的专业,在本科大一大二阶段那些通识的课程还是一样要去学习,大三大四还是要靠GPA嘛。
第三种,别人学啥我就想学啥,什么热门我就想学什么。
额,对于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其实我们就有些不是很理解啦。
别人学商科是因为不仅孩子的领导力强、影响力大,数学、经济、微积分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家里还有层层的人脉关系能够为这个专业打下坚固的基础。
别人学CS是因为我们刚开始学ABC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学的是计算机语言,我们在为AP考试怎么得5分的时候,人家又开始学Java,C++,甚至python了。
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及时制止,并对学生综合分析,给出最好的专业选择建议!
第二,我们要科学的方法方式解析我们的未来。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凭着我们和父母对我们的认知去选专业,毕竟有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我们除了聆听同学们和家长们的想法,我们更应该科学的选择专业,那就是结合职业倾向测评:
(我们通常用的是霍兰德和MBTI,这里就不解释这两所测试是多权威,霍兰德是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6种类型: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适应。MBTI则能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4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
先做一个专业的职业倾向测评,再由我们非常权威的心理学博士为孩子们来解析测评结果意味着什么,那么:
测评+解析= 一个完整的选专业初步诊断。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科学的诊断结合一下我们之前对未来的规划,选择专业就不是问题啦。总结一下自己优势和兴趣点,结合一下自己的目标,总能找到你的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