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申请号称是模拟版的美本申请。
随着美国大学的申请难度升级,为了增强竞争力,提升录取概率,近几年,几乎人手一个夏校。
进入后疫情时代,夏校申请再次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提上了日程。
但关于夏校申请的知识,大家还是似懂非懂。
对于是否有必要参加夏校,很多人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看着别人都在申请,害怕掉队,也就盲目加入了大部队。
为了解决大家针对夏校申请存在的问题,小藤邀请明德立人首席执行导师Cindy老师在直播中进行了一次分享。
Cindy老师在今年帮多位明德学员拿下了Pioneer、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夏校Offer。对于夏校申请,她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见解。
小藤将Cindy老师在直播中分享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了文字版,错过直播或者想温习的家庭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为方便阅读,内容以第一人称叙述
01、我适合参加夏校吗?有这几个判断方向......
参加夏校的前提是已经知道自己为何要参加。
要么是明确了学术需求,要么是特别想做一件事或对什么感兴趣,但苦于当下的条件不满足,无法深入了解。比如:
1. 校内课程设置严格,难以获得理想分数,急切需要证明自己的学术实力来提升美本申请的竞争力;
今年一位纽约大学ED下车的明德学员就是因为当初校内成绩无法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才帮助Ta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学分夏校。
如果您想了解这位同学夏校和美本申请经历,欢迎进行咨询~
Ta在期间上了很多有难度的专业课程并拿到了高分。最后这个学分夏校被当作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一并在美本申请材料中递交了。
2. 为了满足专业探索的需求,但学校提供的资源有限或者老师背景、研究方向与自己不匹配,需要找其他老师或更成熟的项目辅助自己。
如果有这些原因存在,就建议学生参加夏校。
高中学生接触专业知识有限,对专业的兴趣全凭老师的口口相传和互联网信息,没有亲身体验或实践过。
早期通过夏校检验了自己是否喜欢意向的专业,这比上了大学后才发现学起来很痛苦,要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也能评估下自己更愿意和小组、同龄人一起从事研究、做展示等,还是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希望有教授专业的指导。
还有很多家长苦于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哪,这些兴趣爱好是否是真正热爱?
那夏校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渠道,让孩子提前感受下或者对专业的了解更透彻。
02、夏校主要有3大类,越早提交申请,优势越大!
夏校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有:
科研类
比如含金量很高的Pioneer和SIP夏校。
一般的夏校是暑假学生才去参加,但Pioneer有2个时间段。一个是从春季延续到暑期,也就是每年六七月,还有一个是纯暑假的。
另外,Pioneer是可选offer,学生必须先申请,成功后才能知道各个项目的年龄要求。它的理科项目大多要求年满16周岁,人文社科的课题是没有这样的规定。
而且每年项目都是不固定的,学校要和教授协调,最终才能确定要开设的项目。
所以,大家需要时刻关注时间和它项目的要求,避免录取了却去不了。
偏实践类
比如MIT的Launch X。
该夏校竞争异常激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新想法,并做出探索和实践。
学分类
比如哈佛大学的一个7周有学分的和2周无学分的夏校。
学分类和科研类夏校一般都会对学生的年龄有限制。哈佛大学7周带学分夏校就规定项目开始时,申请者要年满16岁。
非学分夏校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去提前做专业探索,纯粹去感受。拿学分、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不管参加哪种夏校,大家都要多去官网看看课程设置和要求。
这样不仅锻炼了调研、信息检索能力,还有助于加深自己对夏校的了解,不至于最后申上了才发现不适合自己。
夏校申请和美本申请很相似。
校内成绩单、标化成绩、推荐信、文书等都是标配的申请材料。
除此之外,不同的夏校可能还有附加材料,比如:写作样本、科研、参加过的活动、获得过哪些奖项、面试等。
比如参加pioneer,申请者要选择申请类别、提交成绩单、标化成绩和奖项、文书。
还需要参加说明会来了解该夏校,判断是否符合需求,而不是奔着名声而来。
第一轮申请通过后,后续还有面试,了解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面试里还包含写作部分的内容。
所以夏校会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考量。这也是为什么说夏校申请是一次小型、模拟版的美本申请。
能够走完这些流程并拿到夏校Offer,肯定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一般夏校申请是11月至4月,通常实践类和科研类夏校只有一个截止日期,少部分还分早申和常规申请。
学分类夏校申请时间比较多,有ED1、ED2、常规申请,甚至还有滚动录取。
和美本申请一样,早准备申请材料早递交,申请者会有很大的优势:
1. 我们有充足时间准备所有申请材料。
比如保证推荐人能写出符合申请者特色的推荐信;还能为夏校文书素材整理、撰写和打磨留足时间。
2. 最重要的是不用和其他人竞争剩余名额。
每个夏校各个专业招收的人数是有限的,一旦晚了,被抢占了名额或者自己喜欢的专业人数满了,只能选择不喜欢的专业,这得不偿失。
尤其是商科、理工科类的课程以及科研类的项目,它们几乎都是先到先得的。如果不提前准备,后期会很被动。
03、10、11年级参加夏校有何不同?暑期不参加夏校,如何弥补不足?
大多数学生是在10年级和11年级假期参加夏校。但不一定10年级和11年级这2个假期都要参加。
暑期最好不要安排太多、太大的任务,防止最后什么都抓不到,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10年级的时候先看下,尤其是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标化考试等进度如何。
如果托福或雅思等有一项完成了,而且有时间和精力,也不知道暑期干什么或实力还没达到夏校录取的要求,可以提前调研。
比如自己要选择哪些夏校?哪些夏校有特殊限制?
因为有些夏校偏向录取11年级学生,有目的地提前准备才能争取在11年级达到录取要求。
如果有了目标,10年级时先尝试申请一些,等到4月份出结果后再做决定,这样不仅暑期有了安排,也能为11年级真正申请夏校做好准备。
这相当于双线并行,用两条腿走路,把机会稳稳掌握自己手上。
如果还没申请夏校或没有时间参加,也不要焦虑,还有很多方式展示自己优势:
1. 推荐大家参加科研。
比如可以参加明德立人的定制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和明德优秀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课题研究。
2. 如果自己实践能力强,对社会问题有很多观察,可以去做一些实践类项目。
比如纪录片录制、采访、整理总结报告,或与其他学生合力完成社会实践类项目,并产出成果。
3. 评估下自己目前背景活动的丰富度。
看能否做一些体现领导力的事或在暑期做大自己的社团、参加平时上学无法参与的活动、做公益、志愿者活动等能体现实力、突出亮点或传递价值观的事。
暑期没有参加夏校,而是真正把时间花在了这些事情上,在招生官眼中并不是减分的。
大家一定要明白,夏校就是一项活动,而活动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从活动中有所收获、自己学到了什么。
04、线下、线上夏校有何区别如何判断该选哪个?
现在疫情政策放开了,很多家庭都在纠结要不要参加线下夏校。
其实线上和线下夏校含金量都是一样的,到底选择哪个,因人而异。
参加线下夏校,学生能实地感受校园环境、和同学一起参与课内学习,与教授有更紧密联系,学校还会举办很多活动。
所以,参加线下夏校项目,需投入很多时间在校内学习、探索和参与校外活动上。
如果自己不确定将来在三四所大学中选择哪一所,选择线下夏校就很合适,
参加线上夏校只需按时上课、递交作业,完成课内任务并拿到好成绩就可以了,不用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
当然,线下可以和教授交流,参加线上夏校,一些社牛学生依然可以在office hour找教授交流,跟他们索要推荐信。
线上的夏校更适合那些不用纠结自己到底选哪几所大学以及在此期间还有其他任务需要完成的学生参加。
05、国内夏校含金量特别低?国外夏校一定就好?大错特错!
除了选线下,还是线上夏校,部分家庭对国内外夏校各自含金量问题也存在疑惑。
招生官对国外的夏校肯定都很了解,知道学生参加的夏校是什么级别、属于什么类别,学生不用做过多解释。
但如果参加的是国内小众类夏校,但它能与学生百分百匹配,与专业紧密联系,学生在其中能有所收获,而且自己很感兴趣,也有实际的产出,比如发表论文、做APP或者设计网页。
即使它的名声小,也丝毫不影响学生的申请,甚至比参加那些国外知名但不适合自己的夏校强得多。
学生可以把在国内参加的夏校实际情况告诉招生官并在活动列表中展示它与自己的匹配度。
我们今年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城市研究专业录取的L同学并没有参加国外知名的夏校。
如果您想了解这位同学夏校和美本申请经历,欢迎进行咨询~
而是选择了一个在国内不出名的、但与自己专业很匹配的夏校,最后依然助力了自己的美本申请。
所以,只要能体现自己的学术热情或者个人优势,那么这种夏校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不能仅拘泥于它的名声或只盲从国外夏校。
06、拿到夏校录取之后,还要做什么?
最后,拿到夏校Offer,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后面还有一大堆事要完成。
如果只是单纯上课,就需要和授课老师保持联系,后期他们才会写推荐信,内容也会写得更详细、更具有个人特色。
如果参加的是项目型的,有很多教授来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就需要主动联系,保持沟通,多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参加线下夏校的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对学校进行了解,比如校园环境、学术资源、校园文化,这样能给未来文书的撰写积累素材。
我一般会给参加线下夏校学生布置任务。
比如用日记或周记记录学校里的新奇的事、学校传统或拍照记录自己喜欢的雕塑、建筑等生活中的细节。
另外,我还会要求学生提前备课,把老师发的课程表保存好、提前买好或者找好需要用到的书籍。
所以,我们的明德学员参加夏校会有很多checklist,包括提前准备什么、参加期间要做好哪些事情等等。
最后,如果您在申请过程中,有关于标化、选校、专业、背景提升、文书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客服。